在齐鲁大地璀璨的星空中,今夜,又一颗星辰以最壮烈的方式点亮。
“齐鲁时代楷模”发布厅庄严肃穆,追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张军桥同志“齐鲁时代楷模”称号。
这份沉甸甸的荣誉,是对一位年仅38岁的齐鲁赤子最崇高的致敬。张军桥医生的光辉一生与不朽精神,值得优发国际最深切地缅怀。
生命如海,命运如浪。2025年6月15日,坦桑尼亚的海水吞没了一个中国医者的身影。张军桥,这位从齐鲁沃土走出的青年才俊,为托起素不相识的非洲姐妹,将自己38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的波涛之中。浪花翻滚,带走了血肉之躯,却将一座以仁心浇筑的生命之桥,永恒地架设在了中非人民心间。
从齐鲁大地到非洲热土,张军桥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,生动诠释了“桥”的深意与“楷模”的分量。
这桥,是他从黄冈抗疫“红区”归来后,毅然跪在潍坊广场坚硬地砖上的身影:自购模具,义务传授心肺复苏,膝盖青紫红肿成了常态,只为“多给生命一次机会”;这桥,是他作为第27批援坦医疗队队长,在穆欣比利国立医院手术台上手把手地带教:填补十多项技术空白,留下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,践行跨越山海的大爱温度;这桥,更是他生命最后一刻在惊涛骇浪中的奋力托举——将生的希望渡给他人,用生命为“生命至上”“仁心无界”写下最滚烫的注脚。
“生命只有一次,狂野而珍贵。”这是张军桥的微信签名。这“狂野”,是纵身入海、舍己救人的无畏勇毅;这“珍贵”,是对每一个生命,无论国籍、肤色、地域,至高无上的敬畏与守护。他曾在深夜广场的跪姿里,在援非医院的无影灯下,在孤儿院分发的糖果中,日复一日地践行着这份珍视。他架起的,不仅是生命的通道,更是友谊的彩虹、文明的纽带,彰显的是齐鲁儿女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之光。
这桥,是一座超越地域、连接中非、面向人类的精神坐标。他是一代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崇高精神的杰出传承者之一。从1963年首批队员远赴阿尔及利亚,62载春秋,3万多名中国医者的足迹遍布全球。他们累计诊治患者近3亿人,其中共有50多位医疗队员像张军桥一样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。一代代白衣使者,以仁心为墩,以医术为梁,在异国架起生命之桥。
桥的价值,在于连接,更在于承续;楷模的意义,在于仰望,更在于追随。张军桥身后,星火已然燎原,其精神正化作无数座新的桥梁。他发起的“心跳行动”志愿服务队,已从当初广场上的孤勇者,发展到如今三百多人步履不停;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课堂,他“医者的标准,从不止于课本”的教诲仍在回响;在潍坊的社区角落,他传授的急救知识仍在挽救生命;在万里之外的坦桑尼亚手术室,他留下的技术规范仍在被遵循;弟弟张海桥追随其脚步成为一名麻醉医生;妻子祝琴将他为非洲医生编著的教材郑重交予大使馆……
“楷模”的种子,早已播撒进万千心田。
张军桥用生命诠释了“桥”的意义。它贯通心灵、承载文明、彰显大爱。他以身化桥,一头连着齐鲁大地“厚道山东人”的忠肝义胆与责任担当,一头通向人类命运与共的浩瀚星空。
最平凡的坚守,可以铸就最伟大的传奇,最无私的奉献,能够照亮最远方的道路。精神之桥,将永远连接着过去与未来,中国与世界,平凡与伟大。这是医者仁心的见证,是人间大爱的象征,更是激励优发国际前行的永恒力量。(文/陈一钊)